奥迪r10_奥迪R10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奥迪r10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奥迪r10的话题吧。

1.盘点奥迪前世今生: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的奋斗故事

2.BMW M3 GT-R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获胜了吗?

3.宝马和大众在世界哪些赛车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

4.奥迪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奥迪r10_奥迪R10

盘点奥迪前世今生: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的奋斗故事

       要说峥嵘历史,恐怕没有哪一家车企能够做到如同奥迪般传奇——鲁迅

       前面那句完全是玩笑话,鲁迅没有说过这句话;但前半句奥迪峥嵘历史的话则一点不假,奥迪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两次战火洗礼;车企联盟、消亡而后再次联盟;被并购、转卖;逐渐沦为代工厂后暗自研发最后确立集团地位,自此走上正轨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奥迪,每一步都峥嵘且传奇。

       要了解奥迪的前世今生,必然要回溯至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August?Horch)。霍希在1899年成立了与自己同姓的霍希汽车,凭借着此前在奔驰工厂多年的工作经验及颇具创新性的想法,霍希汽车很快在众多车企中脱颖而出。颇具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为技术不考虑成本的霍希遭到董事会抵制,愤然离开的他以Horch的拉丁文Audi为名重新创立了新的汽车公司,我们熟悉的奥迪也就正式诞生了,这一年为1909年。

       创立奥迪的第二年,公司便推出了旗下第一辆汽车奥迪A型车,并在1912-1914年间接连夺得此时最为艰难的国际奥地利阿尔卑斯汽车拉力赛冠军,可谓是赚足了风头;只可惜风头越大也意味着风险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迪被强制协助军方生产摩托车,战争结束后西方整体经济衰败,德国车企更是举步维艰,接连陷入经营危机,此时的奥迪也命悬一线……

       定名汽车联盟,四环标志初次面世

       事情的转机要来到1932年,在当时萨克森州银行的主导下,奥迪(Audi)、霍希(Horch)、DKW以及漫游者(Wanderer)四家定位各异的企业组成了联盟,定名为汽车联盟(Auto?Union)。

       如同奥运五环代表着五大洲一般,今天我们熟悉的奥迪四环标志也正是代表着汽车联盟中的四家车企。有意思的是,此时的汽车联盟并不像Logo般携手与共,更多的还是资源共享,但各个品牌独立运作。

       在联盟之中,霍希继续深耕豪华领域,相继推出了霍希853等经典的车型,在同级中销量高达50%;奥迪则保持在性能上的优势,推出了多款大马力运动型轿车,在细分领域中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占有率;漫游者汽车定位稍显模糊,推出的车型皆采用同期最高技术水平打造,但由于售价高昂,所以销量并不算太出色;至于DKW,则继续以摩托车为主业,凭借着高质低价的品质,持续领跑德国摩托车行业。

       自从汽车联盟成立的头七年,可谓是风生水起,四家车企在各个细分区域蚕食着市场份额,一跃成为当时的市场霸主。

       遗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汽车联盟再次(为什么说再次?因为一战中奥迪也经历了一样的事情)被官方征用生产军用汽车。后来德国在二战战败,汽车联盟的工厂也被苏联在占领并解散。1948年,汽车联盟正式消亡,从公司登记册上除名。

       连夜逃亡西德,汽车联盟开启2.0时代

       赶在柏林墙树起之前,汽车联盟的高层及工程师集体逃亡西德,并在1949年于英戈尔斯塔特成立了新汽车联盟。说是执念也好,为生意也罢,此时新汽车联盟算是正式诞生了,还是原班人马,还是原来的四环Logo,但已然回不去当年的光景。

       新汽车联盟重返市场后,属于没钱没技术的尴尬田地,加之市场对高端车型需求程度低,此时能够站出来打的只有DKW。凭借着价格低廉的摩托车及厢式货车两款产品,新汽车联盟的元气也在慢慢恢复,给他多点时间,回到当年的辉煌或许并不是难事。

       沦为数字的牺牲品,汽车联盟被戴姆勒-奔驰收购

       在1957年,也就是汽车联盟打算厚积薄发之时,其大股东Flick出来搅局了。此时Flick拥有着汽车联盟40%及戴姆勒25%的股份,毫无疑问戴姆勒是含金量更高、潜力更大的车企,只要戴姆勒并购了汽车联盟,手上的股份就会产生奇妙的反应,巨额财富也垂手可得。

       就这样,Flick想获得大量财富,戴姆勒想成为德国第一大汽车集团,两家一拍即合,戴姆勒大手一挥就将汽车联盟给收购了。

       被戴姆勒并购后,汽车联盟并没有过上想象中金主爸爸大手一挥就是工厂人员技术的日子,反而陷入了不给钱不给地不给技术的田地,彼时风光无比的汽车联盟在五十年代沦为了戴姆勒旗下不入流的子公司,和我们熟知的灰姑娘拥有着相近的待遇。

       再一次被转卖,好日子并没有如期而至

       在子公司与母公司矛盾日益激化的1964年,汽车联盟再一次被戴姆勒转卖,接手的企业为大众集团。到1966年,大众集团拥有了新汽车联盟的全部股份。

       正如我们熟知的人口交易一般,汽车联盟并没有因为换了个“主子”而获得优待。大众集团并不打算发展汽车联盟,汽车联盟不仅过上了不给钱不给地不给技术的日子,反而还要停产旗下所有车型,将全部生产线改造为甲壳虫的生产线。

       从1965年至1969年期间,汽车联盟成为了大众旗下专职代工厂,期间生产甲壳虫车型多达34万辆,可谓是除了代工啥事也没做。到这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汽车联盟哪还有当年独立车企的面子,大众集团说支持你们独立创新,可钱呢?生产线呢?真是两眼一抹黑。

       当然,汽车联盟的工程师们也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两次世界大战都熬过来了,雪藏这种事当然也能够扛过去。

       在1965年,汽车联盟以DKW?F102为蓝本,装上来自奔驰的四缸发动机,并以奥迪为名,正式推向市场。一经问世,这款新车便获得了市场的好评,奥迪这个品牌也成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至此汽车联盟中的四环标志也就成为了奥迪的标志。可以说,这么一辆以DKW为蓝本,搭载奔驰发动机的车型,成为了四环与奥迪融为一体的契机,听起来的确有些滑稽。

       不仅如此,汽车联盟还偷偷(没错,就是背着大众)研发出了奥迪100,奥迪100在推出后凭借着优秀的性能表现及出色的车身用料顺利成为同级中销量最高的车型,奥迪的地位再一次被巩固,按理说,汽车联盟终于要翻身做主人了!

       只可惜经济萧条先于成功一步找到了汽车联盟,刚有些起色的汽车联盟再一次跌入谷底。出于商业运作考虑,大众集团在1969年将子公司NSU汽车与汽车联盟合并,定名奥迪—NSU汽车股份公司。

       奥迪进入皮耶希时代,正式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地位

       时间来到1975年,皮耶希担任奥迪的工程技术经理,奥迪通过这个神奇的男人,正式走向了品牌复兴的道路。

       在1977年,最后一辆搭载NSU标志的车辆驶下生产线,这也标志着品牌正式成为单一品牌,旗下车型皆为奥迪品牌。

       皮耶希在执掌奥迪后,曾提出要将旗下所有车型都改为全镀锌钢板材质,如此一来新车便不会在短短几年后发生锈蚀情况,一来影响保值率,二来也显得很低档。此提议提出后遭到了母公司大众集团的严厉反对,原因很简单,奥迪这个子公司都用上了高端的材料,大众还怎么突显高级感?

       强硬的皮耶希则完全不理会这条禁令,与当时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达成合作协议,并将双面镀锌钢板车身应用到奥迪旗下的所有新车上。市场反响不言而喻,奥迪成功跻身高端车型之列。母公司大众即便脸黑如包公,在优秀业绩面前也只得选择默许。

       类似于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还有大名鼎鼎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1977年的一次芬兰森林车型测试中,奥迪预备测试部主任发现自家200匹的奥迪100居然跟不上又笨重马力又小(75匹)的越野车大众lltis。将此事上报皮耶希后,皮耶希明白奥迪要想成长,必须有自己的东西,于是四驱系统就成了契机。

       紧接着,皮耶希下令秘密研发代号EA262的Quattro四驱系统,这一切大众集团并不知晓。

       在1982年中,搭载Quattro系统的奥迪Quattro?A1以极大的优势斩获当年总冠军;在后来的时间里也化身为WRC赛场上竞争力极强的常胜将军,奥迪也跟着Quattro一战成名。此时的奥迪,可以说是一边冠军奖杯拿到手软,另一边数钱也数到手软。

       在80年代初,皮耶希掀起了当时最为轰动的“零缝隙战争”,在皮耶希看来,车身接缝大甚至粗细不均是不能被接受的,对于奥迪这样一家以奔驰为目标的车企而言更是如此。在“零缝隙”的高标准之下,奥迪也成功树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一跃成为比大众更“高级”的车型。

       品牌不断向上,我们熟知的奥迪正式启程

       经过多项品牌改革后,奥迪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地位,摆脱“斯柯达”般的同质化命运。市场对于奥迪的印象也不再是高级版的大众,而是充满科技感的奥迪。

       在1993年,奥迪带着世界上首辆全铝车身框架结构的车型亮相东京车展,并于一年后正式量产,定名奥迪A8。这不仅开启了奥迪的顶级豪华车编年,也揭开了我们熟知的“A”字辈篇章。

       运动之魂不能丢,性能车型相继出炉

       回顾奥迪的历史,自第一辆名为Audi的车型出炉之时,就已经在赛场上奔驰并夺回奖杯;可以说,性能二字早已烙在了奥迪的灵魂之中。

       时间来到1995年,奥迪全资子公司Quattro公司推出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奥迪RS2?Avant。从辈分上来看RS2?Avant其实就是现如今的RS4?Avant,因为当时奥迪是通过将奥迪80?Avant(后定名为A4?Avant)进行改装得来的;通过与兄弟车企保时捷的联合开发,RS2?Avant拥有着315匹的马力及410Nm的最大扭矩,通过Quattro系统的加持,让RS2?Avant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车型。

       趁热打铁,同年,已然兵强马壮的奥迪顺势推出了旗下首款跑车——奥迪TT?Concept,堪称梦幻的身型很快就让它成为了法兰克福车展中焦点的存在;在1998年奥迪TT正式量产,属于奥迪的性能纪元也正式开始了。

       时间来到1999年,奥迪正式出战世界上最为艰苦的赛事之一——勒芒24小时耐力赛。次年,作为新晋厂商的奥迪便凭借着奥迪R8赛车包揽赛事前三,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车队。在接下来的2001年、2002年上演帽子戏法,连续夺得冠军宝座;2003年奥迪缺席赛事而被宾利EXP?Speed?8赛车成功夺冠(但搭载的依然是奥迪的发动机);在2004-2005年继续稳坐冠军宝座,六年五连胜!

       在2006年,奥迪创新性地将柴油发动机引进了勒芒赛场。这是勒芒赛场上第一次传出柴油发动机的声浪,也是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一年;奥迪凭借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R10?TDI柴油动力赛车,凭借着不俗的动力性能及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奥迪R10的进站次数远比对手要少,夺取冠军奖杯也犹如探囊取物般轻松。

       自1999初次参加勒芒至2016年收官,奥迪共参加了17场比赛,共夺得了13场赛事的冠军头衔;让奥迪成为当之无愧的“勒芒王者”。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一直以来,奥迪的Slogan都是“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也正是这份积极向上努力突破自我的品牌宗旨,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奥迪。在刚过去的2019年中,奥迪全球总销量高达184万辆。很难想象,50年前奥迪还只是一家依附在大众旗下偷偷摸摸研发Quattro系统的“不入流车企”。

       从1909到2020,奥迪已经走过了111年,贯穿奥迪这么多年的,从来都不是幸运二字;相反,奥迪的的这111年间从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两次“金主爸爸”的雪藏,奥迪都选择了忍辱负重,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着。正是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使得奥迪能够成为全球一线豪华品牌的一员,能够自信地喊出“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MW M3 GT-R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获胜了吗?

       现在我们讨论奥迪有多厉害,有多运动,例如被称为地表最强旅行车RS6,因为这台车在国内真的受欢迎,喜欢车喜欢杰森斯·坦森的朋友都忘不了玩命速递那台W12的奥迪A8L有多厉害,的确A8LW12对于奥迪来说是一台里程碑式的产品。

       但是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今天要说的是一台国内曾经也有引进过扭矩怪兽,售价超过257.8万,其实你想象一下花超过300万买一台Q7,你说这不是有钱?我都不信,国内外都少见的奥迪,当年奥迪的旗舰-?奥迪Q7?V12?TDI,是的,没错,就是一台12缸的Q7,并且用的是柴油发动机。

       //?2008年推出,2012年停产

       这台车可以说是比较“短命”,只生产了4年,可能真的太贵了,国内外都卖得不怎么样,而且能见度太低,知道的人也不多,而这一台V12柴油发动机可是大有来头,这台发动机原型是奥迪R10赛车V12发动机,搭载着这台发动机的奥迪赛车在2006年获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奥迪车队实现6连冠。

       我们都知道柴油车在国内是没有那么受欢迎的,受限于国内柴油油品、气候、国内柴油车排放政策,在欧洲,柴油车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GTI,I的意思是汽油直喷技术,还有一个车型叫做GTD,D就是柴油,同时也是一辆小钢炮,在欧洲绝大部分车型都有柴油和汽油版本可以选,选择多多,柴油车和汽油车基本各分一半天下。

       电气化时代,2.0T都被认为是大排量的时代,而这次要介绍的这台顶级的Q7?V12?TDI,排量更是达到了6.0L,以现在的电气化标准来看,这简直就是夸张得不得了,至于为什么没有汽油W12的Q7,我想可能是要给同门兄弟途锐W12让路,所以换上V12的柴油作为顶级旗舰。

       //?公路坦克

       长/宽/高?5089mm/1983mm/1737mm,超过5米的车长,妥妥的全尺寸SUV,大部分喜欢Q7的人一定是更喜欢上一代Q7的外观,因为这台车看上去够大,有宽体加持,甚至你会觉得大得有点笨重,外观绝对的霸气,有碾压对手的气势,这才叫做“以大为美”,以前是有钱人买Q7,现在对比宝马X5/奔驰GLE,性价比最高的是新Q7,外观很虎人,其实这台车是真的重,这台Q7整车重量高达2.6吨,听起来挺夸张的数据。

       //?这么重,这台车加速会不会很慢呢?

       那倒未必,6.0T?V12发动机扭矩高达1000牛米,马力也有500马力,搭配7速Tiptronic变速箱,这是什么概念,即使是今天的全新RS6,扭矩也才800牛米,所以这台12缸Q7零百加速是可以达到5.5秒,用的是碳陶瓷刹车片,都知道大排量汽油车油耗高,柴油车对比汽油车的优势:油耗低,并且扭矩大,输出特性与汽油不一样,马力偏小,所以同排量之下起步加速会慢一丢丢。

       而一家来自德国的改装厂Fostla改装的这台V12?Q7,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升级一下并没有暴力压榨,将马力提升至600匹,扭矩更是达到1150牛米,听数字就很厉害啦,实际上这台这台车百公里加速已经可以跑到4秒内,那是10年前的数据,因为Fostla没有透露这台车的潜力,但可以想象一下这台柴油发动机改装潜力远不至此,当年如果升级这个ECU需要3500欧元。

       同样,这台车也有一个很帅气的外观,披上哑光黑的车漆,而且轮毂用的是Mansory的23寸很大,合金轮圈,315宽胎,所以照片看上去轮胎比较扁平,有一双好鞋,这当然跑不慢啦。

       柴油车扭矩的确很厉害,但是别忘记,这台车当年是以旗舰来卖的,售价高达257.8万,现在全新的RS?Q8加完价可能都还没到200万,买这台车的人真的是非富即贵,豪气,落地都超过300万,足足可以买2台普通版Q7还有的剩下来,买这台车的人是什么心态呢?我想应该这才是低调,作为顶配,配置超高:底盘升降、超车辅助、后排电视、顶级音响、碳陶瓷刹车,现在的宾利添越我都觉得某种程度上就是这台车的接班人,毕竟本是同根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宝马和大众在世界哪些赛车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

       您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那场比赛应该是在法国本土的勒芒赛道上进行的比赛吧?这场比赛是奥迪的R10赛车取得了冠军,而GT2组别是玛莎拉蒂GT取得了前两名的成绩。说实话,宝马M3 GTR早在02年宝马公司就研制出来了,但是M3 GTR的实力并不尽如人意,唯一的优势就是车身轻还被加上了配重。如果你玩过GTR赛车2这个游戏,你就能够发现M3 GTR实际上的性能和DB9,考维特,F430,蝙蝠等超级跑车加速上根本不是在一个等级的,M3 GTR在FIA GT里面也没有取得过冠军,更别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了。奥迪R10 TDI以381圈、超过5143公里的成绩夺得第76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  奥迪首次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使用BTL新型生物燃料

        法国当地时间2008年6月15日下午3时, 奥迪R10 TDI呼啸着冲过终点,以381圈、超过5143公里的成绩夺得第76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这是奥迪第10次参加这一被称为“全球最为艰苦”、“科技含量最高”的顶级赛事, 赢得的第8座冠军奖杯,也是奥迪R10 TDI继2006年首战告捷、2007年卫冕成功后,在勒芒赛道上演的精彩帽子戏法。

       高举冠军奖杯

       奥迪R10 TDI冲向终点线

       2008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奥迪!

       奥迪R10 TDI是历史上第一款凭借柴油发动机获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的赛车。此次比赛中,奥迪R10 TDI首次使用了无嗅无硫、集高效率燃烧与低尾气排放特性于一身的新一代生物燃料。它是在原有的壳牌V动力柴油里,添加了少量的BTL(Biomass To Liquids)。BTL是一种新型生物燃料,从废木材等不可食用的生物废弃物中提炼而来,与传统柴油相比,能减少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不同驾驶理念和尝试替代能源的机会,我们把勒芒耐力赛当作严酷的新技术测试场。未来,这些新技术将在量产车上与消费者见面。”负责技术开发事务的奥迪公司董事会成员迈克尔·迪克(Michael Dick)对新一代生物燃料充满信心。

       对于奥迪来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汽车赛事,更是一个推动汽车技术进步的舞台,如2008年初在中国上市的奥迪R8超级跑车,正是源自奥迪R8勒芒冠军赛车的灵感和技术。通过勒芒三连冠磨炼出的奥迪R10 TDI,也着实让人期待其领先的技术早日应用到量产车当中。

       奥迪公司于1999年正式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作为一个拥有百年运动传统的高档汽车品牌,奥迪在悠久的赛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运动基因”,这种基因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得到成功传承。最早出战的奥迪R8赛车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战果辉煌,分别在2000-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获得胜利,将整整5座冠军奖杯收入囊中。2005年12月13日,奥迪公司向全球正式展示了奥迪R10 TDI赛车。凭借此款搭载了5.5升V型12缸双涡轮TDI?0?3柴油直喷发动机的顶级赛车,奥迪续写着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胜利篇章,在2006-2008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一举摘得三连冠!

奥迪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北京时间6月18日23:00,法国当地时间6月18日17:00,第74届勒芒耐力赛在经历24小时的激烈争夺后落下帷幕。当意大利车手皮尔诺(Emanuele Pirro),驾驶他的7号R10 TDI赛车率先冲过终点线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诞生了——奥迪成为勒芒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采用动力车型夺冠的制造商。这同时也是奥迪在过去的7年来,第六次赢得勒芒P1组的冠军。

       皮尔诺是在离比赛结束还剩下4小时时,从队友的手中接过赛车的,他们的8号赛车在24小时内完成了浩瀚的380圈,比去年奥迪R8的370圈又多了10圈,这充分说明了勒芒耐力赛每年的赛车速度都在提高,技术都在进步。按照勒芒的传统,皮尔诺在最后一圈特意将车速放慢,手舞旗帜向现场的25万车迷致意。

       获得亚军的是由WRC双冠王——勒布(Sebastien Loeb)驾驶的17号佩斯卡罗C60赛车,这位主场作战的法国飞人,去年在比赛接近尾声时,由于队友撞车遗憾退出;今年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果实。驾驶该车的另两位功臣是前雷诺F1车手蒙塔吉尼和埃里克-西拉里(Eric HELARY)。

       排在杆位发车的7号奥迪赛车,因为在比赛过程中遭遇若干次事故困扰,最终屈居第三。这同时也宣告勒芒七冠王克里斯腾森(Tom Kristensen)本赛季冲击第八冠的希望破灭。

       P2组的冠军属于RML车队的25号劳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赛车,麦克-牛顿(Mike Newton)在经历去年的失败后,终于和队友鄂尔多斯(Erdos)和华莱士(Wallace)迎来了胜利。

       奥迪车队的两辆R10赛车起步一马当先(点击看组图)

       但是并不是所有车队都能像麦克-牛顿效力的RML一样,从失败走向胜利,阿斯顿-马丁便是这样。去年他们因为引擎故障冲冠失败后,今年又一次输给了来自美国的克尔维特,而且是在离比赛仅剩下3小时时丢掉的冠军。这次同样是因为机械故障——变速箱,看来阿斯顿-马丁的可靠性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也许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同队的007号赛车获得了亚军。

       唯一在最后一个小时决出胜负的是GT2组,83号保时捷911 GT3-RSR在比赛的前23个小时一直领先,但是就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法巴切(Dominik Farnbacher)发现他的变速箱开始出现异样,不得不进站修理。当他回到赛道时发现头车已不再是自己,而是81号潘诺兹。这时他开始全速猛追,希望能将2分钟的时间差夺回来。但是事情往往忙中出错,法巴切在距离比赛结束还剩下半小时时冲出了赛道,最后他不得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

       保时捷这次没能获胜,也许并不是坏事,因为他们送给了对手一份大礼:潘诺兹本次获胜,是他们进入勒芒10周年以来第一次夺冠,潘诺兹绝对应当感谢保时捷!

       ——————————————————————————————————

       发车:两辆奥迪R10一马当先

       北京时间6月18日23:00,法国当地时间6月17日17:00,第74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正赛在拉-萨森(La Sarthe)赛道正式拉开帷幕。处于杆位发车的奥迪车手阿兰-迈克尼什(Allan McNish),驾驶他的7号R10 TDI赛车一马当先,牢牢的守住了领先位置。

       同排发车的8号兄弟车型紧随其后,驾驶车手是弗兰克-比埃拉(Frank Biela),但是它在两圈之后已经落后迈克尼什1.479秒。

       占据第二排的两辆佩斯卡罗赛车暂时守在第三和第四位,但是佩斯卡罗-赛车的速度明显不及奥迪,前雷诺F1车手蒙塔吉尼(Franck Montagny)几乎每圈都要比迈克尼什慢3秒,因此当比赛进行到第22圈时,它已经被迈克尼什甩下30多秒。

       LMP2组的杆位得主埃尔多斯(Thomas Erdos)今天的起步不错,他目前仍在守在这个组别的头名位置。但是GT1组的排位领先者今天却开局不利,007号阿斯顿-马丁赛车不知道因为什么问题,当比赛进行到第20圈时,已经掉到了第46位。而他们同队的009号赛车也被64号克尔维特赛车超越,不过差距只有6秒多。

       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赛事介绍:三位车手接力狂飚24小时

       阿斯顿-马丁车队的领队在赛前表示,长期困扰他们的赛车可靠性问题已经解决,所以他们今年不再惧怕坚如磐石的克尔维特,但是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事情并非如此。

       本届比赛的起跑进行的相对顺利,只有两辆赛车出现了问题。一辆是G-FORC车队的35号赛车因为传动系统故障在第一圈便回到了维修站。另外一辆则是罗斯坛(Marc Rostan)驾驶的贾德赛车,他在发车灯熄灭时未能启动。

       到本文截稿时,比赛已经进行了45分钟,奥迪车队的7号和8号赛车仍然处在首位,他们都完成了26圈的赛程,两辆佩斯卡罗赛车分列第三和第四。P2组的头名是25号劳拉EX264 AER赛车,GT1和GT2组则分别由64号克尔维特和27号保时捷领跑。

       ——————————————————————————————————

       第三小时:奥迪7号车遭遇引擎故障

       当比赛进行到第3小时时,处于领跑位置的7号奥迪R10赛车,首先时因为风挡问题额外进站一次,后来又因为燃油喷射系统问题再次进站,这使得他们拱手将领跑位置让给了兄弟车型——8号奥迪R10。

       勒芒耐力赛拉-萨森赛道介绍:独特的轮胎门 最美的三直道

       这两次额外进站总共花掉了7号车25分钟,车队最初更换了黑匣子希望能治愈问题,但是当克里斯藤森从卡佩罗(Capello)的手中接过赛车后,问题再次出现。最后勒芒七冠王不得不将赛车开回维修站换上新的燃油喷射系统。

       但是这样处理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根治,车队技术总监加特纳(Ralf Juttner)表示:“我们在试车之前,遇到过这个问题。所以这并不完全是一个新问题,这是柴油引擎上非常典型的故障。”

       “面对这样的问题,你只能更换部件,这是唯一能做的。根据截至目前的经历,这样的问题有时在两个小时之后出现,有时间隔四小时。”加特纳无疑在暗示:问题可能再次发生。

       7号奥迪遭遇引擎故障丢掉首位 工程师担心问题将再次出现

       “汤姆(克里斯藤森)在无线电中告诉我们,引擎现在又运转正常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必须祈祷问题不再发生(特别是别在另外一辆赛车上发生)。但是在我们的记忆中,比赛中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勒芒。”看来在未来的20个小时内,整个奥迪车队的心都将无法平静。

       到本文截稿时,7号R10战车在一路狂追之后暂时排在第5位,但是他们仍落后同车队的兄弟——8号车6圈。根据现在R10和佩斯卡罗60相比每圈快3秒,因此要超越之前的三辆赛车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传奇人物克里斯藤森要在25万观众面前拿下第八个冠军,恐怕不太容易实现,因为另外一辆兄弟车不可能停下来等他。

       ——————————————————————————————————

       第10小时:7号奥迪再遭不测被人追尾

       当比赛进行到第10小时时,7号奥迪R10赛车再次遭遇不测,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弯与一辆GT1组赛车相撞。

       赛车的后叉臂受到严重损坏,卡佩罗(Rinaldo Capello)不得不开车进站更换。这使得他们从第三位跌到第四,落后领先的兄弟车——10号奥迪R10 11圈之多。

       卡佩罗(Rinaldo Capello)回到站中表示:“我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弯遇到了一次糟糕的撞车。”但是他并不知道对方是谁,车队只知道,康威斯-门克斯(Convers Menx Team)车队的法拉利550赛车大约在同一时间进站更换了前翼,看来下毒手的正是这辆车。

       “我从内线超越了那辆车,之后它便撞上了我,我非常失望,没想到会这样。唯一幸运的是,我的赛车没有发生打转,仍然留在赛道上。”

       “有许多部件都损坏了,后悬挂的叉臂需要更换。”卡佩罗接着说道。

       到本文截稿时,比赛已经进行到第14小时。目前8号奥迪车仍然领先,17佩斯卡罗位列第二,7号R10已经上升到第三位,但是他们与头车有着9圈的差距。

       ——————————————————————————————————

       第14小时:8号奥迪仍领跑12辆车退出

       当比赛进行到第14小时时,8号奥迪R10赛车仍旧领先,并且将优势扩大到3圈,目前他们完成的里程数是233圈,最快单圈成绩是3分32秒691,总共有17次进站。

       佩斯卡罗车队的17号赛车排在第二,目前驾驶该车的是前雷诺F1车手蒙塔吉尼,他们的C60赛车在速度上要稍逊一筹,但是很稳定。3圈的距离对于勒芒而言在攻击范围之内,因此只要头车出现差错,他们便有机会夺冠。但是车手西拉里(Helary)表示,由于天亮后气温开始上升,他们使用的米其林轮胎开始变得不稳定,赛车出现严重的转向不足。看来蒙塔吉尼现在正在忍受这种煎熬。

       7号奥迪R10在第四圈将领先位置让给兄弟车——8号R10后,在第10小时时再次遭遇不测,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弯被一辆赛车追尾,再次为修车浪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他们凭借一路的疯狂追赶,目前又回升到第三位,只落后17号C60 9圈。本届比赛截至目前的最快圈速是由他们创造的3分31秒211,总共完成了19次进站。

       P2组排在首位的是驾驶25号赛车的华莱士,但是他在总成绩榜上落在了两辆GT1组赛车之后,目前编号为009的阿斯顿-马丁仍然领跑GT1组,只是他们同64号克尔维特相比只有一圈的优势,因此局势仍然非常紧张。如果不出意外,该组别的冠军,必将在这两辆赛车中诞生。GT2组的领军者易主,目前由SEIKEL车队的83号保时捷赛车领跑,他在总成绩榜上排名第15位。

       ——————————————————————————————————

       第17小时 赛车漏油安全车第三次出动

       当比赛进行到第17小时时,由于一辆赛车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弯出现燃油泄漏,将油洒了一地,赛会不得不再次出动安全车。

       这已是本届比赛第三次出动安全车了,31辆赛车(其余12辆已退出)在奥迪第二代TT的带领下,形成浩瀚的队伍缓慢行进,而另外一边,赛道工人正在全速清扫赛道上的油渍。比赛在大约两圈之后恢复。

       到本文截稿时,处于前列的排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8号奥迪R10赛车仍以三圈的优势领先,此时在车上的车手是沃纳(Marco Werner)。暂时由勒布驾驶的佩斯卡罗C60赛车名列第二,奥迪车队的7号车仍守在第三位,从目前的单圈速度来看,虽然7号车的速度可以更快,但是并没有往前赶了,现在仍然落后头车12圈。

       与此同时,GT1组仍然由009号阿斯顿-马丁领跑,72号克尔维特以一圈的劣势紧随其后,这两辆赛车的总排名分别是第四和第五。P2组的头车,劳拉EX264 AER(Lola EX264 AER)排在总成绩榜第六位。而GT2组的领头羊仍然是83号保时捷911 GT3-RSR。

       ——————————————————————————————————

       以下是第74届勒芒耐力赛的最终成绩排名(稍后将奉上中文版本)

       总体排名 车号 组别 组别名次 车手 车队 国籍 车型 圈数 成绩差

       1. 8 LM P1 1. Biela, Pirro, Werner Audi Sport Team Joest D Audi R10 V12 TDI 380 6:20.375

       2. 17 LM P1 2. Helary, Loeb, Montagny Pescarolo Sport F Pescarolo C60H Judd 376 4 Laps

       3. 7 LM P1 3. Capello, Kristensen, McNish Audi Sport Team Joest D Audi R10 V12 TDI 367 13 Laps

       4. 64 LM GT1 1. Gavin, Beretta, Magnussen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355 25 Laps

       5. 16 LM P1 4. Collard, Comas, Minassian Pescarolo Sport F Pescarolo C60H Judd 352 28 Laps

       6. 007 LM GT1 2. Enge, Turner, Piccini Aston Martin Racing GB Aston Martin DBR9 350 30 Laps

       7. 72 LM GT1 3. Alphand, Policand, Gouaslard Luc Alphand Adventures F Corvette C5-R 346 34 Laps

       8. 25 LM P2 1. Erdos, Newton, Wallace RML GB Lola EX264 AER 343 37 Laps

       9. 62 LM GT1 4. Brabham, Bouchut, Garcia Russian Age Racing RUS Aston Martin DBR9 343 8.360

       10. 009 LM GT1 5. Sarrazin, Lamy, Ortelli Aston Martin Racing GB Aston Martin DBR9 342 38 Laps

       11. 66 LM GT1 6. Borcheller, Mowlem, Fittipaldi ACEMCO Motorsports USA Saleen S7R 337 43 Laps

       12. 63 LM GT1 7. Fellows, O'Connell, Papis Corvette Racing USA Corvette C6-R 327 53 Laps

       13. 24 LM P2 2. Binnie, Timpany, Terada Binnie Motorsports USA Lola B05/40 Zytek 326 54 Laps

       14. 27 LM P2 3. Macaluso, Gue, James Miracle Motorsports USA Courage C65 AER 324 56 Laps

       15. 81 LM GT2 1. Dean, Tomlinson, Hughes Team LNT GB Panoz Esperante 321 59 Laps

       16. 83 LM GT2 2. Nielsen, Farnbacher, Ehret Seikel Motorsports D Porsche 911 GT3-RSR 320 60 Laps

       17. 87 LM GT2 3. Kinch, Niarchos, Mullen Scuderia Ecosse GB Ferrari 430 GT 311 69 Laps

       18. 80 LM GT2 4. Neiman, van Overbeek, Long Flying Lizard Motorsports USA Porsche 911 GT3-RSR 309 71 Laps

       19. 33 LM P2 4. Field, Halliday, Dayton Intersport Racing USA Lola B05/40 AER 297 83 Laps

       20. 22 LM P2 5. Barbosa, Moseley, Short Rollcentre Racing GB Radical SR9 Judd 294 86 Laps

       21. 32 LM P2 6. Barazi, Vergers, Cunningham Barazi Epsilon F Courage C65 AER 294 2:59.313

       22. 93 LM GT2 5. Nishisawa, Yamaji, Collin Team Taisan Advan J Porsche 911 GT3-RSR 291 89 Laps

       23. 53 LM GT1 8. Apicella, Yamanishi, Hinoi JLOC ISAO Noritake J Lamgorghini Murcielago R-GT 283 97 Laps

       24. 73 LM GT2 6. Ianneta, Lambert, Lefort Ice Pol Racing Team B Porsche 911 GT3-RSR 282 98 Laps

       25. 2 LM P1 5. Nielsen, Elgaard, Anderson Zytek Engineering GB Zytek 06S 269 111 Laps

       26. 19 LM P1 6. Evans, Owen, Berridge Chamberlain-Synergy Motorsport GB Lola B05/40 AER 267 113 Laps

       27. 20 LM P2 7. Rostan, MacAllister, Pullan Pierre Bruneau F Pilbeam MP93 Judd 244 136 Laps

       DNF 5 LM P1 -- Primat, Fassler, Peter Swiss Spirit CH Courage LC70 Judd

       DNF 6 LM P1 -- Moller, Kiesa, Pickering Lister Storm Racing GB Lister Storm Chevrolet

       DNF 9 LM P1 -- Ortiz, Campbell-Walker, Gabbiani Creation Autosportif GB Creation CA06/H Judd

       DNF 12 LM P1 -- Frei, Hancock, Fisken Courage Competition F Courage LC70 Mugen

       DNF 13 LM P1 -- Gounon, Nakano, Kurosawa Courage Competition F Courage LC70 Mugen

       DNF 14 LM P1 -- Lammers, Johansson, Yoong Racing for Holland NL Dome S101H Judd

       DNF 30 LM P2 -- Briche, Hauchard, Roussel Welter Gerard F WR Peugeot

       DNF 35 LM P2 -- Leroch, Monis, Hahn G-Force Racing B Courage C65 Judd

       DNF 36 LM P2 -- Andre, Clairay, Bouvet Paul Belmondo Racing F Courage C65 Ford

       DNF 37 LM P2 -- Ragues, Gosselin, Ojjeh Paul Belmondo Racing F Courage C65 Ford

       DNF 39 LM P2 -- Amoral, Castro, Borgueno Chamberlain-Synergy Motorsport GB Lola B05/40 AER

       DNF 50 LM GT1 -- Bornhauser, Gardel, Blanchemain Labre Competition Team F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1 LM GT1 -- Vann, Smith, Sugden Russian Age Racing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7 LM GT1 -- Pergl, Kox, Vassiliev Convers Menx Team RUS Ferrari 550 Maranello

       DNF 69 LM GT1 -- Babini, Gollin, Pescatori BMS Scuderia Italia I Aston Martin DBR9

       DNF 76 LM GT2 -- Dumas, Narac, Ricitelli IMSA Performance Matmut F Porsche 911 GT3-RSR

       DNF 77 LM GT2 -- Jeannette, Maxwell, Milner Multimatic Motorsport Team Panoz USA Panoz Esperante

       DNF 85 LM GT2 -- Crevels, Dumbreck, Coronel Spyker Squadron NL Spyker C8 Spyder

       DNF 86 LM GT2 -- Bleekemolen, Hezemans, Kane Spyker Squadron NL Spyker C8 Spyder

       DNF 89 LM GT2 -- Pompidou, Ried, Thyrring Sebah Automotive GB Porsche 911 GT3-RSR

       DNF 90 LM GT2 -- Bergmeister, Krohn, Jonsson White Lightning Racing USA Porsche 911 GT3-RSR

       DNF 91 LM GT2 -- Yamagishi, de Fournoux, Konopka T2M Motorsport J Porsche 911 GT3-RS

       DNF 98 LM GT2 -- Bourdais, Cloet, Sharp Noel Del Bello F Porsche 911 GT3-RSRLive resu l

       奥迪汽车标志含义

       奥迪轿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代表着合并前的四家公司。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的[奥迪S4]奥迪S4生产厂家。由于该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

       德国奥迪公司制造汽车与摩托车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最初设在萨克森州的四家汽车公司——茨维考市(zwickau)的奥迪(audi)和霍希(horch)汽车公司、开姆尼--西格玛市(chemnitz-siegmar) 的漫游者汽车公司(wanderer)以及zschopau市的dkw汽车公司,对当时德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四家汽车公司于1932年合并为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以下简称汽车联盟)。从汽车产量来说,汽车联盟是当时德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公司,商品标志为四个连接的圆环,代表参与合并的四家汽车公司。世界上也就首次出现了四环标志。

       二战以后,汽车联盟位于萨克森的汽车制造厂被前苏联占领军没收并拆除。此后,该公司的很多高层人员前往巴伐利亚,并于1949年在英戈尔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它继承了老汽车联盟的传统,仍以四个连环作为标志。 

       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和nsu股份有限公司(nsu gmbh)于1969年合并,组成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di nsu auto union ag);1985年,该公司改名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总部迁至英戈尔斯塔特,四环标志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奥迪的历史被二战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二战前的汽车联盟,第二部分为二战后的奥迪发展。

       德国奥迪公司制造汽车与摩托车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最初设在萨克森州的四家汽车公司——茨维考市(zwickau)的奥迪(audi)和霍希(horch)汽车公司、开姆尼--西格玛市(chemnitz-siegmar)的漫游者汽车公司(wanderer)以及zschopau市的dkw汽车公司,对当时德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四家汽车公司于1932年合并为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以下简称汽车联盟)。从汽车产量来说,汽车联盟是当时德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公司,商品标志为四个连接的圆环,代表参与合并的四家汽车公司。世界上也就首次出现了四环标志。 二战以后,汽车联盟位于萨克森的汽车制造厂被前苏联占领军没收并拆除。此后,该公司的很多高层人员前往巴伐利亚,并于1949年在英戈尔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它继承了老汽车联盟的传统,仍以四个连环作为标志。

       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和nsu股份有限公司(nsu gmbh)于1969年合并,组成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di nsu auto union ag);1985年,该公司改名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总部迁至英戈尔斯塔特,四环标志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奥迪的历史,被二战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二战前的汽车联盟,第二部分为二战后的奥迪发展。

       奥迪(Audi)是一个国际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作为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创新能力、以及经典车型款式的代表,奥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车品牌之一。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

       奥迪集团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奥迪匈牙利公司、quattro有限公司以及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和Cosworth技术公司,奥迪巴西及奥迪塞那利塔。此外,奥迪还在中国、马来西亚和南非等地设有生产厂。

       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成的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

       2008年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七。

       1885年 开姆尼斯(Chemnitz) 漫游者公司成立

       1899年11月14日 科隆(Cologne) 霍希公司成立

       1902年 开姆尼斯(Chemnitz) DKW公司成立

       1909年6月16日 茨维考(Zwickau)创立奥迪公司

       1932年6月29日 开姆尼斯的汽车联盟 (Auto Union AG,全称:汽车联盟股份公司)

       1945~1965年 英戈尔斯塔特的新汽车联盟(Auto Union GmbH,全称: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

       1954年是公司盈利的第一年(大约40万德国马克)

       1959年,新汽车联盟所有的股份出售给了戴姆勒-奔驰公司

       1966年,大众公司拥有了新汽车联盟的全部股份

       1969年3月10日 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

       1977年3月,最后一辆NSU R80汽车离开生产线,这标志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从那以后,所有在内卡苏姆生产的汽车都是“奥迪”品牌。

       折叠发展阶段

       1980年,随着奥迪独家技术——quattro 全时四驱系统的应用,第一批量产全时四驱车引起了轰动。

       1982年,奥迪赢得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汽车制造商锦标赛德国品牌第一名。

       1983年,Hannu Mikkola驾驶一辆奥迪四驱汽车成为世界汽车拉力赛的冠军。

       1984年,奥迪囊括了世界汽车制造商和驾驶员锦标赛冠军。

       1985年,奥迪股份公司( AUDI AG)

       1986年秋天,全电镀车身的新奥迪80型汽车投放市场,这种技术能保证汽车10年不生锈,在同级别汽车中树立了新标准。

       1988年,奥迪第一辆3.5 LV8发动机和四气门豪华型轿车——V8型轿车首次亮相,标志着奥迪开始重返顶级豪华轿车市场。

       1992年,一辆标准的奥迪80 TDI轿车环游世界,行驶了40 273 km,平均百公里油耗只有3.78 L,平均时速为85.8 km/h。

       1993年秋天,在东京汽车展上,奥迪展示了世界第一辆采用全铝车身框架结构(ASF)的汽车,宣布了一个全新汽车时代的开始。

       1994年3月,作为奥迪V8型轿车的改进车型,全铝车身的奥迪A8首次公开亮相。

       1995年秋天,奥迪亮出了另一张王牌——TT跑车,该车型成功地将独特设计与现代时尚特征和成熟的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1997年,奥迪展示了一款新奥迪A6和Al2,后者是根据第二代ASF技术制造的一款全铝车身车型。

       2000年6月,奥迪A2投放市场,该款车型再次巩固了奥迪在轻型铝车身方面的竞争力。同年10月,公司又一个主打车型——奥迪A8 W12在巴黎汽车展上亮相。

       2004年,奥迪两款换代车型陆续亮相并投放市场,2月份,全新奥迪A6在欧洲各大城市率先上市,9月份,新一代奥迪A4、A4 Avant以及S4正式发布。

       2005年,奥迪迎来了quattro诞生25周年的历史时刻,配备新一代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全新RS4和高性能SUV奥迪Q7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全球首发,再一次完美诠释了“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同期上市的另一亮点车型是奥迪A6 Avant,它被认为是奥迪有史以来最富吸引力的车型之一。

       2006年1月9日, 奥迪quattro销量逾200万

       1980年3月3日,奥迪在日内瓦车展上揭开了首款奥迪quattro的神秘面纱,从此翻开了汽车工业革命性的一页。牵引力更强、操控性更佳、动力性持久稳定、安全性更为出众——这正是一直以来不断完善的quattro; 技术带来的优势。而截至2005年底,共有超过200万名用户选购了装备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的奥迪轿车,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

       2006年2月7日,奥迪A3、A6、A8在德荣膺“最佳汽车大奖”。

       2006年1月,奥迪连续第三年力摘德国《汽车与运动》(auto, motor und sport)的多项“最佳汽车大奖”,从而在这一欧洲最权威的汽车专业杂志年度评选中上演了“帽子戏法”。在年度评选中,奥迪A3、 奥迪A6与奥迪A8分别获得了各自组别的“最佳汽车大奖”。

       2006年4月6日晚,德国柏林著名的勃兰登堡门前,奥迪公司的又一惊世力作——全新奥迪TT跑车首次向公众亮相。

       2006年6月18日,奥迪R10赛车问鼎勒芒。

       2010年3月20日,国产奥迪Q5在北京正式上市,国产Q5率先搭载2.0TFS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7速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共4款车型,售价37.98万-53.98万元。

       2011年,奥迪全球销量超越奔驰,成为销量仅次于宝马的世界第二大豪华车厂。

       2012年,奥迪正式收购了意大利顶级摩托车品牌杜卡迪Ducati。

       2012年一汽-大众奥迪销量突破40万辆再夺冠。

       2013年4月8日,奥迪Q3作为继Q5之后的第二款中国国产奥迪SUV,以28.5-42.88万元的售价上市。国产Q3搭载高低功率不同的2.0TFSI发动机。

       2013年7月25日,在一汽奥迪联手25周年暨销售200万辆庆典上,第五款国产奥迪车型——和第七代高尔夫共线生产的全新A3 Sportback亮相。

       今天关于“奥迪r10”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奥迪r10”,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